文章详情

展望云南自贸区红河片区:深耕改革结硕果 勇立潮头育新机

发布于: 2023-07-27 09:49

1.jpg

中国(云南)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 资料图 红河州委宣传部供图

云南省首张边民互市交易增值税发票开出,首笔“货物贸易电子单证审核”业务落地,RCEP多边协定下首笔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实行,首笔线上办理“跨境贷”等多个“首笔”成功落地……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如火如荼,中国(云南)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对外开放的步履越发铿锵,坚持“为国家试制度、为地方谋发展”,红河片区这片改革开放的“试验田”发展正迈出有力步伐。

作为我国5个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,红河片区共承担了147项国家和省改革试点任务,上报省自贸办经验案例50项,占全省上报总数的50.5%,获得全省复制推广19项,入选商务部评选经验案例10项,改革试点任务已实现全面实施,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,改革开放前沿高地处处涌现着活力与生机。

2.jpg

中国(云南)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 资料图 红河州委宣传部供图

为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作出“红河贡献”

7月20日,第一届夏季中山大学自贸区高端论坛暨2022—2023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发布会在红河州蒙自市举办。与会政学界代表齐聚云上梯田·梦想红河,以“升级东西部协作机制,高质量推进沿边开放合作”为主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,汇聚自贸试验区协同之力,共谋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。

论坛中,中国(云南)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(河口边合区)管委会与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局签订东西部联动协作协议;与中国(陕西)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心片区(经开)管理局签订西部联动协作协议;与中国(广西)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管委会签订沿边开放联动协作协议,以推动东西部协同发展,促进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建设,实现经验交流、产业协同、制度互补。

红河州委副书记、州长罗萍表示,红河州有着融入发展、扩大开放、促进合作的强烈愿望。依托“沿边”“跨境”区位和资源禀赋优势,红河州以发展壮大资源经济、口岸经济、园区经济为抓手,大力推进沿边产业园基础设施扩能改造,推动河口国际口岸城市建设,加快口岸腹地一体化发展,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,全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加工制造基地、商贸物流中心和中越经济走廊创新合作示范区,努力为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作出红河贡献。

新时代赋予新使命、新任务,红河片区正以更大魄力、在更高起点不断推进改革开放,不断汇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,续写深耕改革、制度创新的新篇章。

3.jpg

第一届夏季中山大学自贸区高端论坛在红河州举办 7月20日 红河州委宣传部供图

“制度创新+联动发展”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

金融机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位居全省三个片区之首,充分展现了红河片区在云南省对外开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,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迈向更具活力、更有韧性、更可持续的未来发展蓝图已徐徐展开。

如何打造云南省对外开放高地,“制度创新+联动发展”成为了红河片区的秘诀。投资、贸易、“放管服”等领域改革先行先试,一批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从红河片区走出了云南、推向了全国。

红河片区建立了首家边境贸易服务中心,第一张边民互市交易增值税发票在红河开出,红河片区先后上报50项改革创新案例,获全省复制推广19项,入选商务部评选经验案例10项。依托中国·东盟(河口)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平台,边民们延续多年的“自行车推货过大桥”现象彻底消失,转由“拼车”模式所取代,边民互市进入规范的流程化管理。

2022年11月4日,中缅多式联运“一单制”首单货物顺利运抵红河综合保税区;2022年,红河片区创造了全省26%的进出口贸易额,红河州与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贸易往来,与83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零的突破;2023年1月,红河片区和越南老街省经济区签署友好合作协议……在持续深化改革开放、对外合作的过程中,红河片区不仅为企业发展带来了红利,还让百姓生活得到了充足的实惠,红河片区依托红河州开放型园区和制造型园区的优势,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前来投资兴业。

按下对外开放的“关键按钮”,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,红河片区持续焕发新气象。正如罗萍所说,红河州的开放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,抓机遇促发展已成为迫切之急。紧扣“打造面向东盟的加工制造基地、商贸物流中心和中越经济走廊创新合作示范区”这一定位,未来红河片区将继续为云南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(来源:新华网 记者:康静、刘奕)